“大江情韵”课程文化建设方案

“大江情韵”课程文化建设方案

浏览数量:36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09-04      来源:本站

“大江情韵”课程文化建设方案

建设学校:南京市栖霞区长江小学

       共建学校: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

一、课程文化建设的背景

我校因紧邻长江,故名长江小学,所以我们要做“大江情韵”课程文化。“大江情韵”课程文化的建设主要基于三点思考:

 1.吮吸长江文化的营养。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长江文化是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我们要把长江文化的特质:“宽广的胸怀、包容的品质、一往无前的精神和融入世界的追求”,融入到校园景观的建设中,融入到学校每一位师生的血脉中。

2.基于学校精神的传承。

学校建于1932年,经过奋力拼搏,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平安校园”、 “南京市小学艺术活动中心”、“南京市小学科技先进集体”、等殊荣。我们在办学历程中,已逐渐形成了“大气做人,大志立行”的精神理念,这种精神就是长江文化的内涵。

3.着眼学生成长的需要。

我们建构课程文化,希望孩子们在课程文化实践中了解长江、感恩长江、热爱长江、建设长江,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张扬,素养提升。

二、课程文化建设内涵

“大江情韵”就是大江的情感和意蕴。

“大江情韵”课程文化就是彰显大江情感和意蕴的课程文化。让儿童走进长江文化,体悟长江文化的情感和意蕴,让儿童在学习中播下长江精神的种子,进而逐渐增强学生对长江文化的自觉,更加热爱长江文化、热爱中华民族文化。

三、课程文化建设内容

1.构建“大江情韵”学校精神文化

我们把长江文化“四种特质”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凝练的思想基础,以“大气做人,大志立行”的理念作为学校精神传承,树立全面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培育具有大德、大智、大美、大行的学生,打造充满正气、和气、底气、雅气的教师群体,创建具有大雅、大美、大爱、大气的园林式校园。

2.打造“大江情韵”物态文化

一是加强“大江情韵”课程文化环境建设,着重建设长江文化微景观、江韵文艺园、江韵文化长廊、水文化环保园,长江文化浮雕墙等,让文化景观“有故事”。二是加强“大江情韵”班级文化建设,从班名、班歌、班级公约、班本课程开设等方面突出大江文化主题,形成江韵班级名片。三是加强“大江情韵”楼层文化建设,凸显“大江情韵”课程文化的物化成果。

3.构建“大江情韵”课程文化体系

立足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江韵•赏景”、“江韵•品文” 、“江韵•研科”、“江韵•习艺”、 “江韵•乐俗”五大板块进行整体建构“大江情韵”课程文化体系。通过建立大江文化网站,成立大江文化研究中心,编写大江从这里出发校本教材,举办大江文化论坛,拓宽学校教育的国际视野,提升学校办学影响力。

 “江韵•赏景”:通过长江游学活动、淼淼小导游等方式,让学生欣赏长江美景,领略大江文化魅力风采。

“江韵•品文”:成立“小芦苇”文学社,整合并拓展基础教育课程中反映长江文化的美诗文、典故等,采用文字、图片、长江文化微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大江的诗情画意。

“江韵•研科”:以长江水环境研究为载体,成立长江水环境研究所,开展长江水资源调查、水质监测、水污染防治、水生物研究等活动,加强学生环保教育,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

“江韵•习艺”: 挖掘长江文化的艺术创造元素,通过开设“小江豚管乐团”、 “浪花古筝社”、江韵绘画社等精品社团,让学生自主选择,人人参与,使学生做到以艺辅德、以艺益智、以艺养性,彰显学生个性特长。

“江韵•乐俗”:通过对长江流域传统民风民俗(如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的了解,使学生对长江文化有初步认识,增强其热爱长江的情怀,弘扬民族精神文化。

四、预期效能

1.通过“大江情韵”课程文化的建设,形成“大江情韵”特色文化品牌,在全市校园文化建设中有较好的美誉度,建成具有大江特质的乡村名校。

2.培育一批具有“大江情韵”特色教师,每位教师结合自己专长与爱好开设一门“大江情韵”的微课程,使教师在调查研究、课程开发、组织实施等过程中增长教育的智慧。

3.在全区范围内举办“大江情韵”文化节,初显“大江情韵”课程文化建设物化成果,申报区特色项目建设学校,成功创建南京市园林式校园。

五、时序进度

1.准备阶段:20142月——20146

邀请专家对学校文化发展战略进行论证,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项目建设。

2.建设阶段:20147月——20158

按南京市园林式校园标准对校园环境进行设计与改造,使大江文化与校园环境相容,完善“大江情韵”课程文化建设体系,开发、编写“大江情韵”系列校本课程。

3.特色初显阶段:20159月——201512

要形成大江文化流淌的校园,成功创建南京市园林式校园,建立大江文化网站,成立大江文化学校联盟。

4.特色凸显阶段:20161月——201612

这一阶段把我校的特色深入推进,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从各个层面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总结,汇总、整理研究成果,举办大江文化论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六、建设保障

1.组织保障。成立由教育局局长、两校校长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学校成立“大江情韵”课程文化建设工作小组,有校长任组长,全面领导课程文化建设工作,共建学校将派骨干教师蹲点我校,帮助我校教师提高素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品质。

2.资源保障。教育局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定期参与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活动,给予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成立“学校发展指导团”,聘请专家指导教师学科教学、课程开发等,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共建学校将全程参与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挂职教师全程指导和参加建设,带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3.机制保障。学校制定“大江情韵”课程文化建设行动方案,完善建设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体系,提高工作效率,明确责任,强化落实,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确保课程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长江,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我们的学生、教师、学校都能获得共同的进步,师生共建多彩课程生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市栖霞区长江小学
   备案号: 苏ICP备12022614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