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豚游学研究,感受金箔非遗技

小江豚游学研究,感受金箔非遗技

浏览数量:45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09-03      来源:本站

小江豚游学研究,感受金箔非遗技

提到金箔,自然会想到龙潭。这不,5月24日中午,长江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们来到南京金箔博物馆,开展小江豚游学活动,感受劳动创造的美好。

走进中国南京金箔博物馆,你就走进了金色的世界。800多平方米的展馆,300余件展品,容纳着1700年的金箔发展史,装载着龙潭人的勤奋和智慧。南京的金箔艺人代代相传,用精湛的技艺锤打出薄如蝉翼,轻如鸿毛,软如绸缎,厚度不足0.12微米的金箔。这是特有的传统工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中华一绝。

据导介绍,2006年,龙潭“金箔锻制技艺”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金箔发源地就在龙潭,当代世界金箔业的制造中心也在龙潭,“南京金箔”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70%之多。北京故宫、人民大会堂、无锡灵山大佛、南京栖霞寺、华西村,欧美、东南亚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均有龙潭出产的“南京金箔”。

同学们在这里,看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国内外先进打箔机取代了繁重的人工打箔,印证了“科技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的不懈动力”的名言。真金线、孔雀羽线、鸵鸟毛线,金光闪闪,千丝万缕见神功!

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金箔的神奇与魅力。木制殿宇因为金箔装饰变得堂皇富丽,栩栩如生的泥塑造型还原了金箔技艺的历史,让传统文化更加生动。

金箔的运用从佛教、古建拓展到装潢、工艺品、美容、药品、食用品等多个领域,金箔使普通变得高贵,使寻常变得特别,使灰暗变得耀眼,使苍白变得光彩。

同学们可以不仅可以见识到精美的金箔制品,金箔制作的各种工具,目睹金箔制作的整个过程,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金箔小葫芦,做一回金箔小工匠。大家做金葫芦时是那么的仔细认真。

学生们虽是首次接触金箔,但都能领会这一非遗的技艺过程,了解到金箔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参观南京金箔博物馆给同学们带来很多的启迪和思考,“金箔”文化宛如一条岁月之河,从东晋一直流淌到今天。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市栖霞区长江小学
   备案号: 苏ICP备12022614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