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71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长江小学 发布时间: 2021-11-05 来源:本站
彰显古礼魅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长江小学2021年入泮仪式
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未成年人各个阶段,引导新生感受入学乐趣,教育学生从小爱父母、爱老师、爱学校、增进学生集体主义情感,长江小学于11月3日下午举行“小江豚入泮”仪式,学生们在父母的帮助下着汉服、挽童髻、正衣冠,列队依次走过泮桥,进入学园——长江小学。他们成为一名学子,我们亲切地称呼其为小江豚。徜徉于绵绵江水、翩跹于滚滚波涛。
仪式一:过泮桥
在古代,凡是新入学的学生,都进行称为“入泮”的入学仪式。《礼记·王制》记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在长小一直有“江豚入泮”的仪式。
仪式二:迎宾
老师喊:“迎宾”
学生齐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此表达对参加入泮仪式来宾的谢意。
仪式三:净手静心,心无旁骛
净手静心,心无旁骛!泮桥无言,绿树成荫,微风阵阵,池水清清。在泮池中净手,听流水淙淙,看云淡风轻。看似净手,实乃静心。心无旁骛伫立于池畔,屏气凝神习惯入心田。
仪式四: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
仪式五:眼明心明,朱砂启智
学童入学读书前,会有启蒙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称为“开天眼”。当中的“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学校老师为小江豚们点朱砂,开启智慧之旅。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仪式六:拜谢父母与师长
感谢父母这些年来的养育之恩,顺利走进了长江小学的校园,感谢师长栽培之恩。司马迁曾说:“父母者,人之本也。”学生在拜父母的过程中,学习感恩,学会回报那一份无私的爱。
仪式七:开笔礼,写“人”字
古人云:“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知识文化的第一步。今天我们现场要求一年级同学们在家长陪同下描写的是一个简单而意义深远的“人”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要学会做人。在长江小学校园里人人争上游!
仪式八:举起传统之弓,射出未来之箭
“形端志正 射以观德”,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更是将射艺作为儒家必修之功。射艺作为儒家“六艺”之一,孔子文武并重、德艺兼修,蕴含着深厚的儒家射礼教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人文、育人及休闲等价值。挖掘孔子射艺中蕴含的文化基因,传播和推广孔子射艺,对提高国民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仪式九:请先生训
长江小学唐莉娜校长希望每个孩子文明懂礼、喜爱阅读、责任担当,用积极向上的姿态,奋力从游。每天进步一点点,把握时间,从点滴做起,在长小带着梦想出发。
仪式十:齐诵三字经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到学生素质教育中。长江小学每年的入学仪式都会诵读《三字经》,确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化、常态化、实效化。
本次“小江豚入泮”仪式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体验古礼魅力,弘扬礼乐文化,传承尊师美德,从小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尊敬老师,孝敬父母,了解我们国家的渊源历史,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并以此激励孩子们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学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