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55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长江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4-13 来源:本站
甜叶菊又称之为甜草、甜菊以及甜茶等,在南美地区种植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巴西和巴拉圭千百年来作为“糖疗法”用于甜茶和医药。甜菊糖为甜叶菊中的甜味成分,在甜叶菊的叶子、茎、根等部位均有分布,但以叶子中含量最高。甜菊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因其无毒、安全、低热能等特点而备受青睐,被誉为“世界第三糖源”。 我国自1977年由南京中山植物园、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引种甜叶菊,试种成功以后迅速发展,至今全国已有23个省市自治区种植,已经跃居为世界上最大的甜菊糖生产国和出口国。 药用植物 甜叶菊为多年生草本,高100-150cm。茎直立,基部半木质化,粗约1cm,多分枝。叶对生;无柄;叶片倒卵形至宽披针形,长5-10cm,宽1.5-3.5cm,先端钝,基部楔形,上半部叶缘具粗锯齿。头状花序小,直径3-5mm,在枝端排成伞房状,每花序具5朵管状花,总苞圆筒状,长约6mm;总苞片5-6,近等长,背面被短柔毛;小花管状,白色,先端5裂。瘦果,长纹锤形,长2.5-3mm,黑褐色;冠毛多条,长4-5mm,污白色。花、果期8-10月。 辨药识药 2020版《中国药典》没有收载甜叶菊,而是作为地方标准被福建、黑龙江、北京、浙江、湖南、甘肃六省所收录。 来源为菊科植物甜叶菊(Steviarebaudiana(Bertoni)Hemsl.)的干燥叶。 《中药大辞典》记载:甜菊叶多破碎或皱缩,草绿色,完整的叶片展平后呈倒卵形至宽披针形,长4.5~9.5cm,宽1.5~3.5cm;先端钝,基部楔形;中上部边缘有粗锯齿,下部全缘;三出脉,中央主脉明显,两面均有柔毛;具短叶柄,叶片常下延至叶柄基部;薄革质,质脆易碎。气微,味极甜。 功效应用 《中药大辞典》记载甜叶菊具有生津止渴,利尿降压的作用。用于治疗消渴、肥胖、高血压病等病症。 用法用量为3~10g,煎汤或开水泡,代茶饮。 现代研究 甜叶菊的主要成分是甜菊糖苷。在人体代谢过程中甜菊糖苷不能被消化道中的酶分解消化,而是通过肠道微生物发酵生成短链脂肪酸间接生成热量,大约6.3KJ/g。 由于甜菊糖苷不容易被人体所消化,因而当人体摄入后不会引起血糖浓度的增加,更不会使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上升,尤其适用糖尿病患者。
知识拓展
甜叶菊的甜度高,不引起血糖的变化等,有些医生尤其是儿科医生会选择加入一定量的甜叶菊来调整汤药的口感,以便更好的服用。
除了在临床中用于治疗及矫味作用外,在药物生产,如在片剂、丸剂、胶囊等制剂的生产过程中也常常被用作辅料或者矫味剂,此外,甜叶菊也被用作食品保鲜和药品防霉及龋齿的预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