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1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长江小学 发布时间: 2023-12-28 来源:本站
12月28日,长江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第四次校本研修活动,数学组全体成员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
本学期以“核心问题驱动任务设计,践行教学新设计”为主题,本次研修活动以课例展示、微型讲座的形式呈现,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唐磊老师在三(2)班执教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课例,在新课标大单元备课以及区级课例思考的引领下,将三年级、五年级分数相关的内容进行重构,本节课教学第一课时,理解分数作为一个“量”的意义。以小朋友郊游分食物情境导入,思考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2个;2瓶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2瓶;1个披萨平均分给2人,每人又会分得几个呢?从而出现困惑,无法用所学的数来表示,这时就需要创造一个新的数。接下来三个活动由学生自主操作、探究。研究1-1将一个披萨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利用手中的圆片进行分一分、填一填、说一说;研究1-2在学生已经认识二分之一的基础上,自主选择一种形状的物品,通过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的方式研究几分之一;研究2-1继续拓展,借助圆形纸片,表示几分之几,并说说自己创造的分数里有几个几分之一,感知计数单位。研究2-2由学生写下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想想它在数轴的什么位置,体会分数的大小。
第二环节:唐磊老师针对本节课的设计背景以及内容进行了说课。教学情境图是给两位小朋友分食物,4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2个苹果;2瓶水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得1瓶水;1个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按常理,应该是每人分得半个或者每人分得个蛋糕,这样学生是容易理解的。但是根据教材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这样表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教学中,教师要反复强调“是它的二分之一”,但学生不能明白。因为这时,学生想的是“
个蛋糕”,是用来表示“半个”的,而教师要教的是“它的
”,是用来表示“一半”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就如两列向不同方向奔跑的列车,从而产生矛盾点,学生的学习半生不熟。而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也在课程理念中提出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在课程内容组织时,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基于以上背景,因此选择对分数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按照认识自然数的逻辑顺序认识分数,即先认识表示数量的分数,再认识表示关系的分数。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旨在学生理解分数作为一个“量”的意义。
第三环节:课后长江小学数学组全体成员对本节课进行了研讨。程玲老师就自己曾经任教过三年级的经验认为,这节课的重构给了自己很大的冲击,对分数的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但是内容设置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做出的教学尝试是好的,给了大家启发。邓万鹏主任认为课堂评价方面还需多关注,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与有效性。其他老师认为本节课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了孩子充分探究的机会,肯定了课堂的优点,也指出了不足之处,真诚的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意见和宝贵的建议。
第四环节:在探讨过课例后,对于学期已接近尾声,组内老师探讨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课教学,也指出不仅在教学设计上向新课标靠拢,教学评一致性,评价方面也要多研究、思考。要求每位数学老师精心设计复习课以及练习设计,为学生更好地学保驾护航。
此次校本研修活动让老师们有所思所想,希望在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尝试,不断进步。这样对于不管是展示课例的老师,还是参与教研的每位长江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都有一定的收获,对于新课标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且内化于自身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