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4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09-04 来源:本站
带着梦想起航
——“大江情韵”特色文化建设回眸
长江小学地处栖霞远郊最东端,目前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近400人,教职工36人,名优骨干教师6人。学校学生主要有留守儿童和外来随迁子女构成,不同背景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期待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都呼唤着我们走适合校情的创新之路。我们基于地域的特征及学校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经过慎重思考,反复权衡,仔细揣摩,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确立了“大江情韵”特色课程文化建设方略。经过申报、答辩和现场考察于2014年11月,被市教育局命名为市特色课程文化建设实验学校,这将成为长江小学一张靓丽的教育名片。这也为长江小学今后转型发展、内涵建设、特色创建提供了有力机遇和发展平台。通过师生共建“大江情韵”特色文化,积极挖掘地域特色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环保意识、艺术修养,让一群有着家乡情结和国际视野的农村孩子带着梦想起航。
一、课程建设导览
“大江情韵”特色课程文化就是彰显大江情怀和意蕴的课程文化。“大江情韵”特色课程文化建设着重从四个层面进行建构,一是构建“大江情韵”精神文化,我们把长江文化“四种特质”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思想基础,以“大气做人,大志立行”的理念作为学校精神传承,树立全面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培育具有大德、大智、大美、大行的学生,打造充满正气、和气、底气、雅气的教师群体,创建具有大雅、大美、大爱、大气的园林式校园。二是打造“大江情韵”物态文化,我们要让校园彰显“大江”的景点、透出“大江”的气息,充满“大江”的氛围,凝练“大江”的情怀。三是构建课程文化体系,通过“江韵.赏景”、“江韵.品文”、“江韵.研科”、“江韵.习艺”、“江韵.乐俗”五大板块进行整体建构,形成学校微课程群。四是建立大江情韵特色课程建设评价制度。着重从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三个维度进行,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表。
二、课程建设检索
(一)专家领导引领,提升特色文化建设高度。
为促进远郊学校快速发展,区教育局徐观林局长、王守云书记、街道和中心校主要领导经常深入我校进行调研,对我校的规划、发展、提升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远郊发展指导团的专家们深入学校,与我们教师零距离接触为学校的特色建设和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分享。领导们的关心和专家们的指导为学校特色建设理清了行动路径,指明了工作方向,使我们扎根在远郊教育人倍感亲切与鼓舞,更加坚定了信心。
(二)塑建大江情韵校园,增添特色文化建设亮度。
学校抓住校园环境改造的契机,规划建设反映具有大江文化内涵的物态环境,把物态环境建设与师生的“人文”养成融为一体,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大江情韵特色建设内容在校园成像、成型。
2013年暑期投资了近200万元对学校运动场进行了改造和食堂异地新建;2014年暑期对学校教学楼和综合楼进行了加固和出新,外立面呈徽派建筑风格,突出艺术美感,强调建筑格调大方、色型大气、装饰大雅,使师生感到家的温馨;2015年4月起将按绿化方案对学校绿化进行整体实施。强调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特色原型,引发学生托物言情,咏物言志,以物感心。2015年暑期学校将围绕学校特色文化,结合南京市园林式校园建设标准,对校园物态环境进行整体改进。围绕一廊、一山、一亭、一桥、一雕塑五个一主要景点构建学校四园(饮水知源、生命之源、大江情园、长江梦圆),让校园充分凸显大江文化、地方文化、师生文化。努力使校园成为学生的家园、花园、乐园、学园。
(三)建立学科有效整合,拓宽特色文化建设广度。
以“大江情韵”为主题,探索与不同学科的整合,实现主题教学。
(四)丰富学校社团活动,增强特色文化建设效度。
依据大江情韵课程体系,建立学生社团,为不同潜质、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帮助,立足让每一个孩子学有所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江蓝画社”,彩绘童心。社员们在美术教师的精心辅导下,开展以儿童画创作,科幻画想象,电脑数字绘画为主题的活动。学生创作的作品在国家级的绘画比赛中多人、多次获奖,学校也荣获优秀组织奖。
“秦江古筝社”,香飘校园。学校古筝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每位社员一架古筝,每天下午放学后,校园里弥漫着悠扬的古曲声。有多名社员已通过古筝业余组的四、六、八、十级考核,演奏水平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赞誉,参加“区小学生器乐大赛”取得不俗成绩。
“小江豚管乐社”成立于1998年,于2006年顺利通过了南京市小学艺术活动中心的验收,取得了“南京市小学生艺术活动中心”的称号,气势磅礴的“小江豚铜管乐队”彰显了长小人蓬勃向上的力量。多次参加市、区、街道、社区的各项表彰、庆典等活动,为这些活动增添了活力,增添了光彩,深受一方好评。
“江川研科社”。近年来,学校科学组成立了“江川”研科组,研科组的老师发动3-6年级的学生,共同进行沿江周边范围内的“气象、水环境、土壤、植物”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江风舞韵”社团秉持长江小学“江韵文化”的精神,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的体力、协调力、乐感,展示了小学生如同长江水一般奔腾向前,永不疲倦的精神面貌。
“江帆机器人社”。今年3月,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应运而生。机器人社团参加了南京市机器人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在全国比赛中有四名学生获得一等奖,两名学生获得二等奖。
三、课程建设影响。
特色课程建设是学校特色文化形成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内涵的核心组成部分。一路走来,我们品尝着行走中的艰难,也分享着师生共同成长的喜悦,大江情韵特色文化建设成果近期将在《南京日报》和《小学科学》杂志刊登,以此将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值得高兴的是通过大江情韵特色文化建设,学生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师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家长对学校的发展充分认可。在“大江情韵”课程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与挑战,这些都将成为我们理解教育、理解课程、理解儿童、挑战自我的宝贵经验。在课程建设的征途中,我们愿做一个行者,永远保持行走的姿态,用自己的努力,为孩子的幸福成长提供一片适性天空。
南京市栖霞区长江小学
李 林
手机:13851880337
Email:jingxiaol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