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9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长江小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来源:本站
在 11 月的微风中,长江小学迎来了一场充满活力与智慧的青年教师专题培训。此次培训如同明亮的灯塔,为青年教师们在教育科研的航道上照亮前行的路,主题 “育科研之妙花,燃智慧之明烛” 更是点燃了大家对教育科研的热情。
培训伊始,教科室主任孙菁老师详细地为青年教师们讲解开题报告的书写。从开题报告的重要性说起,孙老师强调这是课题研究的蓝图,是开启科研之门的关键钥匙。 孙老师将开题报告的各个部分逐一剖析。在研究背景部分,她指导教师们要深入了解教育现状,挖掘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让研究背景与教育实际紧密相连,如同一棵大树扎根于肥沃的土壤。对于研究目标和内容,孙老师更是细细道来,提醒教师们目标要清晰、具体、可衡量,内容要围绕目标展开,条理分明。她通过实际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如何避免目标的空泛和内容的杂乱。 在讲解研究方法时,孙老师列举了多种适合教育科研的方法,如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详细阐述每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和操作要点。就像为青年教师们打开了一个装满工具的宝库,让他们在面对不同课题时能挑选合适的 “武器”。 讲解过程中,孙老师不断鼓励青年教师们积极撰写课题。她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告诉大家,每一位教师都有成为教育科研者的潜力,每一个教育问题都可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课题。她的动员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青年教师们的心,让他们对课题撰写跃跃欲试。
接着,市级立项课题主持人高慧敏老师走上讲台,她带着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丰富经验,为青年教师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分享。 高老师回忆起自己课题研究的历程,从最初的选题迷茫到逐渐清晰的研究思路,她分享了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课题。她提到,要关注教育热点,更要留意日常教学中的细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往往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高老师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她讲述了自己与团队成员如何分工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有的老师负责收集数据,有的老师负责分析资料,还有的老师负责撰写报告,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都不可或缺,共同推动课题研究向前发展。 高老师还分享了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当研究遇到瓶颈时,不要气馁,要积极寻求外部资源的帮助,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与同行交流,甚至可以向专家请教。她的经验分享就像一座桥梁,让青年教师们看到了从课题起步到成功的可行路径。
青年教师陈可欣作为代表,分享了自己写课题的独特感受。她带着几分青涩,但话语中充满了真诚。陈老师讲述了自己刚开始写课题时的紧张与不安,面对开题报告的众多要求,感觉无从下手。但随着对课题研究的深入了解,她逐渐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当自己提出的一个研究问题得到进一步的剖析和探索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 她提到在写课题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更多地是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而现在会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去思考教学中的现象,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这种观念的转变让她在教学中更加自信和从容。陈老师的分享引起了在场青年教师们的共鸣,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大家都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共同成长。
最后,教科室主任孙菁老师再次站在台前进行总结。她对本次培训进行了全面回顾,强调了教育科研对于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孙老师指出,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它能让教师从单纯的教学执行者转变为教育的研究者和创新者。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此次培训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但它在青年教师们心中种下的教育科研种子才刚刚开始萌芽。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种子会在长江小学这片教育的沃土里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多彩的科研之花,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
撰稿:教科室
拍摄:邓万鹏
审核:孙菁 徐若昕 唐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