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体验”让精神提升

“游学体验”让精神提升

浏览数量:32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09-04      来源:本站

“游学体验”让精神提升

——“小江豚”游学特色项目建设回眸

一、项目背景

长江小学始建于1947年,有近七十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濒临长江边,天然地拥有了大江的基因,拥有了大江的情怀。我们在“大江文化”的滋养下,秉持“大气做人,大志立行”的“大气教育”理念,培育大德、大智、大美、大行的学生群体,塑造正气、和气、底气、雅气的教师队伍,建设大雅、大美、大爱、大气的园林式校园,努力实现“环境优美、管理优质、队伍优秀、质量优良”的办学目标。我们以“大江情韵”市级特色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小江豚”游学项目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共唱长江之歌,共建大江文化,全力打造长江小学教育升级版。

二、项目诠释

古有孔子周游列国,今有“小江豚游学”。“江豚”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珍稀动物,具有灵气、善良、聪慧的品质。“小江豚”是长江小学的吉祥物,更是长小学子的象征。“小江豚游学”,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立足大江文化背景,通过建设大江情韵校园,让小江豚在校园中游学;建构大江情韵课程,让小江豚在课程中游学;开展大江情韵特色活动,让小江豚在活动中游学。通过赏景、品文、习艺、研科、健体,让小江豚徜徉在大江文化的长河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改变教与学的行走方式,引领学生亲近自然,回归生活,沐浴大江文化的雨露阳光,书写大气教育华丽篇章,培养学生中国情怀。

三、项目检索

1.建设大江情韵校园,让“小江豚”在校园中游学。

学校依据大江文化,打造物态环境,着重建设了“江韵十八景”,使大江文化、地方文化和学校文化在校园景观中得到诠释,让小江豚们在充满“大江情韵”的校园中尽情地遨游,师生共建多彩校园文化生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江源浩气”让孩子们溯本求源,感受长江文化的源头活水。塑造具有长江情怀的大智慧,大气魄。

     揽万里河山,脉通广袤;承五千年文明,见证沧桑。“江城揽胜”打开了一扇扇“城市之窗”,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娇。

    “江豚入泮”是长小学子举行入学仪式的场所,他们在这里正衣冠、过泮桥,绕泮池,诵经典,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江畔抚琴”是孩子们轻挑琴弦的舞台,空灵之声氤氲悠远,长江之歌历久弥新,艺术音韵陶冶身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江帆竞秀”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孩子们在这里尽情挥洒汗水,收获自信、自强、自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江情韵”外圆内方,象征长江文化生生不息,追寻长小大气教育之梦。

孩子们置身“大江情韵”校园,经受“大江”文化的浸润,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

2.建构大江情韵课程,让“小江豚”在课程中游学。

“大江情韵”课程作为一种体验性学习课程,特别强调课程主体的参与、深度体验。我们着重开发了“江韵·赏景”、“江韵·习艺”、“江韵·品文”、“江韵·研科”、“江韵·健体”等系列校本课程。

如“赏景”,通过对长江流域的十一座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介绍,进一步增强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品文”,整合并拓展基础教育课程中反映长江文化的美诗文、典故等,采用国学经典诵读、美诗文赏析、校园情景剧、创办大江情韵报等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大江的诗情画意;

“研科”,以长江水生物资源研究为载体,以长江水资源调查、水生物研究、气象观测为抓手,开展保护长江母亲河绿色环保行动,激发学生更加热爱长江的情感,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习艺”, 挖掘反映长江文化的艺术元素,如:长江之歌、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山水画等,通过歌唱、器乐演奏、舞蹈、水墨画等方式,让学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体悟长江文化的艺韵,彰显学生个性特长;

“健体”,通过奥运文化之旅、江风舞韵团体操、体育节、大课间等活动,倡导健康锻炼一小时,快乐幸福一辈子的阳光教育理念。

学校利用学生校本、综研、社会实践活动、阳光体育等时间进行实施,为不同潜质、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帮助,让学生人人参与,自主选择,在课程游学过程中,实现课程与学生生活相伴,课程与学校文化相融。

3.开展大江情韵特色活动,让“小江豚”在活动中游学。

小江豚在特色社团里游学。“淼淼”导游社不仅为来校参观的领导和老师提供校园导游服务,更重要的是展示学生在游学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江蓝画社”,以长江为主题,通过儿童画,水墨画,电脑数字绘画等,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秦江古筝社”,琴声悠悠,“小江豚管乐社”气势恢宏,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长小人蓬勃向上的长江之歌。“江风舞韵”社展示了小学生如同长江水一般奔腾向前,永不疲倦的精神面貌。“江帆机器人社”体现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小江豚在校际间游学。长江小学作为龙潭教育共同体成员之一,我们借助龙潭优质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进行跨校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达人、艺术达人、文学达人、科技达人等系列竞技交流活动。中心小学的校园足球、车模,花园小学的航模,靖安小学的语荷望月等特色活动已相继落户在长江小学。孩子们在交往、体验、实践、探究、竞技活动中不断丰富其生活体验,取长补短,收获成功的喜悦。

小江豚在乡土文化中游学。走进大唐电厂,了解发电原理,崇尚环境效益理念,培养学生能源节约意识;靖安“水一方”是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种植采摘和体验教育于一体的好地方。通过游学让学生了解“水一方”丰富的物产生态资源,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科学意识,更加敬畏自然环境;走进龙潭金箔厂,充分认识金箔是家乡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感受地方的千年金箔文化。雨花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山陵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小江豚游学的好去处,通过瞻仰革命英烈、吊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通过寻访名人、介绍名人、感悟名人、争当”名人”活动,树立远大理想,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小江豚在长江流域上游学。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长江文化是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挖掘和传承长江文化是我们教育的使命。我们来到了洪泽湖进行学术交流、来到连云港进行绘画展评;走进山东、沈阳进行机器人竞技,让师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品味开展亲子游长江系列活动,使孩子们在游学历程中,接受着不同生活方式的洗礼与历练;开展小江豚E学活动,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体悟长江文化的情感和意蕴,今后我们还将建立了长江文化联盟学校,成立大江文化研究中心,举办大江文化论坛,编写大江从这里出发课程,拓展师生游学空间,拓宽学校教育的国际视野,提升学校办学影响力。

四、项目成果

“小江豚游学”项目建设一路走来,我们品尝着行走中的艰难,也分享着师生成长的喜悦:校园情景剧、“童话大巡游”登上了市级领奖台,参加省数字绘画比赛有53人获奖,其中有四幅学生作品在连云港美术馆展出,参加全国、省、市机器人竞赛共计52人次获奖,在今年沈阳举办的全国机器人大赛中学校荣获优秀团体奖,古筝社员有65人通过了四、六、八、十级专业考级,学校铜管乐队在各级庆典和活动中展示了长小学生的精神风采。“十二五”期间《带着梦想起航:农村小学师生共建“大江情韵”系列社团的实践研究》省级规划课题和《以特色活动培养农村小学生艺术特长能力的实践研究》区规划课题成功立项,课题引领着学校特色发展。项目的建设成果在《江苏公共新闻频道》、《南京日报》和《小学科学》等平面媒体宣传,扩大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影响力;“大江情韵”特色文化建设在市级特色文化现场会上受到省市专家高度评价;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平安校园”、 “南京市特色文化建设学校”、“南京市小学艺术活动中心”、“南京市小学科技先进集体”、“全国绘画比赛先进集体”等殊荣。特别值得高兴的是通过小江豚游学项目建设,学生学习生活更加丰富,一批批特长教师脱颖而出,师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家长对学校的发展充分认可。

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应该是快乐。”我们认为:小江豚游学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让他们以后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它就是一个快乐的教育教学活动。

南京市栖霞区长江小学

20151020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市栖霞区长江小学
   备案号: 苏ICP备12022614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