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长小】核心问题驱动任务设计,践行教学新设计 ——长江小学数学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二)

【大气长小】核心问题驱动任务设计,践行教学新设计 ——长江小学数学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二)

浏览数量:81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长江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3-12      来源:本站

311日,长江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第次校本研修活动,数学组全体成员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

本学期以核心问题驱动任务设计,践行教学新设计主题,本次研修活动以同课异构的课堂形式呈现,分为以下个环节:

首先由邓万鹏主任在五(2)班执教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课例,课中第一环节教学单位“1”,课件出示月饼、长方形、标注长度的绳子,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即:1块月饼、一个长方形、1米长的绳子。然后出示1个苹果,紧接着出示3个苹果放在一个盘子里,表述为“一盘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最后归纳总结:除了一开始讨论的这是1个物体、1个图形、1个计量单位,我们可以用1来表示。那么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比如说我们刚才遇到的1盘苹果,1组同学,1筐鸡蛋,也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个时候我们通常把它们叫做单位1。第二环节通过出示四幅图,让学生在说分数含义的过程中,再思考:到底什么叫分数,从而总结出分数的意义。第三环节教学分数单位,符合学习数的逻辑规律。

随后,王俊楠老师在五(1)班进行了同课异构的课堂展示。王老师首先在课件上出示一个大大的“1”,启发学生:看到“1”你想到什么?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到了一个苹果、一个桃……王老师适时总结:这是一个物体;想到的1米、1千克、1平方米……这是一个计量单位。通过这一形式,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知。接着说一说分数四分之一的含义,并给出1个月饼、一个长方形、1米长的绳子、一盘6个桃,由学生自己创造分数。这里涉及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引出单位1的概念。通过对学生创造的分数的含义的描述,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接着给出一个被平均分成5份的长条,提问学生能想到什么分数?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分数单位。

两节课例过后,数学组全体教师集中研讨,就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说了各自的想法。首先认为邓主任的课堂在讨论单位1这一环节用时、用力过重,可以在呈现几个事物后,引导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时顺势揭示出这些都叫做单位1。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后应板书,方便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模仿着说,便于记忆。对于王俊楠老师的课例,大家认为一开始直接给出数“1”,由学生说一说能想到什么,引入非常醒目,在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后,可以适时引出单位1了,不需要再重复举例说分数含义再归纳总结。

两节同课异构的课例让我们通过对比学习到了很多,优点吸收,也促进我们去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教研之路,且学且成长!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市栖霞区长江小学
   备案号: 苏ICP备12022614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53号